学生工作处
党建教育
弘扬革命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河北工业大学研学与宣讲团延安行正式启程!
发布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

 

在新中国成立的革命岁月中

有一个地方承载着太多的故事和传奇

她  是中国革命圣地

她  是新中国的摇篮

她  就是延安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工大学子赴延安。7月11日凌晨4点29分,河北工业大学研学与宣讲团历经15个小时的奔徙到达延安,开启了“河北工业大学学生研学与宣讲团暑期研修班”的征程。

图片1.png

经过短暂的休整,研修班全体师生在延安大学图书馆第一会议室举行开班仪式。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副院长郭东军参加仪式并致辞,仪式由泽东干部学院班主任李奇主持。郭院长和研学团的带队老师简要介绍了延安的革命历史、文化和延安精神,为今后七天的学习梳理了脉络,明确了要求,并为研修班授旗。

十三年的艰苦奋斗 十三年的光辉历程

延安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在首场专题报告中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惠小峰教授为研学团师生讲述了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的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当同学们徜徉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铺面而来的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史实,和惠老师的讲述在不同空间有了思维的碰撞,对中央红军在延安从1935年到1948年这十三年,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直到最后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光辉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纪念馆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着毛泽东“高瞻远瞩”的铜像,顺着毛主席的目光,我们仿佛看到了主席当年挥斥方遒的雄才伟略,看到了无数仁人志士共同祈盼的新中国成立的曙光。走过王家坪革命旧址和枣园革命旧址,它们静静的坐落在那里,为我们还原了陕北延安在遭受炮火和洪水冲击的挑战中,用脚下这片黄土,滋养了中国革命的火炬绵延发展,孕育了一个新中国的诞生。

烽火延安映艺辉,革命文化铸梦魂

无论感受广场上陕北民歌和腰鼓的热情,还是在课堂中聆听《歌声里的党课》那段革命激情,我们在学习中都能体会到文艺工作者以笔为枪,以歌为号,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将革命真理化作乡间俚语,深入人心。一篇篇诗作,慷慨激昂;一曲曲民歌,情深意长;延安这片热土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最优秀的一批文艺工作者来到这里,创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同学们在《东方红》《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陕北民歌和革命歌曲中,触摸延安这座城用陕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我们的“延安精神”,也再次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艰苦奋斗的历程。

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

晨光微露,研学团师生心怀敬畏,步履轻缓,踏入四八烈士陵园。松柏苍翠,静谧中回响着历史的低吟。师生肃立,聆听先烈英勇事迹,字字句句,如泣如诉。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那些关于信仰、勇气与牺牲的传奇。大家鞠躬沉思,为这里的烈士敬献花圈,让心灵与先烈对话,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铮铮誓言、感受那份为了理想与信念不懈奋斗的力量,就像精神的灯塔,指引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铭记历史,继续前行。

追寻知青足迹,汲取奋斗力量

同学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梁家河村,参观了梁家河村史馆,一同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大队的7年知青岁月。这片土地见证了知青岁月的艰辛与奋斗,也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为民情怀和实干担当。走在这里的乡间地头,处处郁郁葱葱,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更加激励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奋斗,在实践中去锤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在实干中勇担责任与使命,将所学服务于社会繁荣、为祖国强盛积蓄力量。


 

图文 | 延安研学队 

初审 | 李辉

审核 | 高雪冬

单位审核 | 朱磊

责任编辑:
弘扬革命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河北工业大学研学与宣讲团延安行正式启程!
发布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

 

在新中国成立的革命岁月中

有一个地方承载着太多的故事和传奇

她  是中国革命圣地

她  是新中国的摇篮

她  就是延安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工大学子赴延安。7月11日凌晨4点29分,河北工业大学研学与宣讲团历经15个小时的奔徙到达延安,开启了“河北工业大学学生研学与宣讲团暑期研修班”的征程。

图片1.png

经过短暂的休整,研修班全体师生在延安大学图书馆第一会议室举行开班仪式。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副院长郭东军参加仪式并致辞,仪式由泽东干部学院班主任李奇主持。郭院长和研学团的带队老师简要介绍了延安的革命历史、文化和延安精神,为今后七天的学习梳理了脉络,明确了要求,并为研修班授旗。

十三年的艰苦奋斗 十三年的光辉历程

延安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在首场专题报告中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惠小峰教授为研学团师生讲述了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的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当同学们徜徉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铺面而来的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史实,和惠老师的讲述在不同空间有了思维的碰撞,对中央红军在延安从1935年到1948年这十三年,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直到最后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光辉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纪念馆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着毛泽东“高瞻远瞩”的铜像,顺着毛主席的目光,我们仿佛看到了主席当年挥斥方遒的雄才伟略,看到了无数仁人志士共同祈盼的新中国成立的曙光。走过王家坪革命旧址和枣园革命旧址,它们静静的坐落在那里,为我们还原了陕北延安在遭受炮火和洪水冲击的挑战中,用脚下这片黄土,滋养了中国革命的火炬绵延发展,孕育了一个新中国的诞生。

烽火延安映艺辉,革命文化铸梦魂

无论感受广场上陕北民歌和腰鼓的热情,还是在课堂中聆听《歌声里的党课》那段革命激情,我们在学习中都能体会到文艺工作者以笔为枪,以歌为号,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将革命真理化作乡间俚语,深入人心。一篇篇诗作,慷慨激昂;一曲曲民歌,情深意长;延安这片热土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最优秀的一批文艺工作者来到这里,创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同学们在《东方红》《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陕北民歌和革命歌曲中,触摸延安这座城用陕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我们的“延安精神”,也再次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艰苦奋斗的历程。

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

晨光微露,研学团师生心怀敬畏,步履轻缓,踏入四八烈士陵园。松柏苍翠,静谧中回响着历史的低吟。师生肃立,聆听先烈英勇事迹,字字句句,如泣如诉。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那些关于信仰、勇气与牺牲的传奇。大家鞠躬沉思,为这里的烈士敬献花圈,让心灵与先烈对话,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铮铮誓言、感受那份为了理想与信念不懈奋斗的力量,就像精神的灯塔,指引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铭记历史,继续前行。

追寻知青足迹,汲取奋斗力量

同学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梁家河村,参观了梁家河村史馆,一同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大队的7年知青岁月。这片土地见证了知青岁月的艰辛与奋斗,也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为民情怀和实干担当。走在这里的乡间地头,处处郁郁葱葱,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更加激励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奋斗,在实践中去锤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在实干中勇担责任与使命,将所学服务于社会繁荣、为祖国强盛积蓄力量。


 

图文 | 延安研学队 

初审 | 李辉

审核 | 高雪冬

单位审核 | 朱磊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pyRight 河北工业大学 |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05003053号-1 津教备0020号 |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