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坪旧址学党史 大局担当刻心底
后代访谈述初心 家风传承志不移
夜晚红歌齐唱响 激情如火燃胸膛
红色基因永延续 革命精神放光芒
7月13日,河北工业大学研学与宣讲团在井冈山的第三天,我们走进革命伟人故居和百年家风故事,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回望烽火岁月,感受激越豪情。
茨坪旧址,尽显峥嵘
胸怀“国之大者”,担当时代使命。同学们来到茨坪革命旧址进行现场专题学习。挹翠湖东侧的山脚下,是黄墙黑瓦的茨坪革命旧址群,当年这里是中共领导机关的驻地。
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找到了开启革命成功之门的钥匙,明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毛泽东同志经常在这座院子里居住和工作,著名的《井冈山的斗争》一部分就是在这里写的。“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顾全大局率领红五军及湘赣部分赤卫队留守井冈山,面对数倍敌人,英勇抵抗誓死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保存革命火种。
在这里,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革命前辈们“为理想而来、为信仰而战”的革命信念,激发了对革命前辈深深的敬仰之情,理解并继承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研学宣讲团成员薛一洲慷慨作诗:
茨坪
山重水复福田启,
星火点燃燎原势。
武装革命反压迫,
枪杆才能出政权。
初心传承,仰望英雄
面对面、心连心,传承红色基因,接过革命薪火。以“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为主题的访谈教学如约而至。
“赤胆忠心只为国,
兢兢业业只为党。
赵门家风铸心魂,
革命薪火久相传。”
开国中将赵镕之女赵京娅带来了第一场访谈,她倾情讲述着“红色簿记第一人”父亲赵镕从爱国学生到全身心投入革命的人生经历。长征路上有的同志拿的是枪杆子,上战场杀敌;有的同志拿的是笔杆子,做好红色宣传工作;而赵镕将军则是通过一本本红色簿记,竭尽所能为长征后勤工作提供保障。赵老师印象中的父亲,一生为国,可亲可敬。一句“国家有难,你应该去”,便使得女儿坚定远赴唐山抗震救灾的选择。赵镕将军的临终遗言“熟悉昨天,珍惜今天,开拓未来”,更是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马兰疆滩沙烟漫,
罗布泊上菇云散。
战士无悔投科研,
献身精魂今不眠。”
在戈壁滩深处,有这样一块精神高地,地方不大但惊艳华夏,景色不美但光耀中华。马兰,一个让中国在世界挺起脊梁的地方。
“马兰”中国首任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蕴钰之子张旅天带来第二场访谈,讲述父亲在马兰献身“两弹一星”强国梦的故事。同学们认真倾听着老一辈中国核事业建设者艰苦奋斗、隐姓埋名、投身国防事业的壮举。同学们无不感怀张蕴钰将军和无数科研人员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传承的永不褪色的红色家风。
从“背布袋的部长”“戈壁滩里的司令”,到“抗震前线的军医”“大漠中的核二代”,正是两辈人在革命中身体力行,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红色基因,践行着红色传统,换来了今朝的盛世华章。他们传承的不止是家风,更是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生生不息的动力和源泉。
红歌嘹亮,井冈传承
“好客气,好客气,
井冈山人说客气,
不是跟你讲客气,
那是夸奖你。”
一首《神奇的井冈山好客气》民谣说唱点燃了现场的激情,从《强军战歌》的激昂旋律,到《打靶归来》的振奋人心,一首首经典红歌在教学现场响起。
同学们都沉浸在红歌的魅力与革命历史的回忆之中,深刻感受到了那段烽火岁月中的革命精神与坚定信仰。他们用嘹亮的歌声表达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也展现出了新一代对于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和担当。
红歌教学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的齐唱中圆满结束,红色旋律的传授盛会,不仅仅是一场音乐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激励着同学们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茨坪,这个曾经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的最高指挥中心所在地,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革命先烈的鲜血与汗水。简单的油灯、砚台、毛笔,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却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我仿佛能看到,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里,革命领袖们是如何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最终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的革命道路。回到基地后,聆听“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讲座,心潮澎湃。历史回响,先烈精神熠熠生辉。作为后来者,我们当铭记初心,传承红色血脉,让信仰之火熊熊燃烧,照亮前行之路。
——一连五班马雨涵
下午听取红军后代讲家风的讲座,感受到先辈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不畏强敌、百折不挠地进行斗争,为了信仰和理想坚定不移地战斗到底。他们兢兢业业,身先士卒,把最差的都留给自己,永远不让战士们受得一点苦,这次讲座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升华。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赋予我们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连三班 邵昀琪
红歌不仅是音乐作品,更是革命文化的载体。在井冈山学唱红歌,仿佛穿越回那个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这里的山山水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英勇奋斗的精神。当我在这里唱起《团结就是力量》《映山红》等歌曲时,能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它们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继续发扬革命传统,让井冈山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一连四班 孙浩
图文 | 井冈山研学队
初审 | 张茜茜
审核 | 高雪冬
单位审核 | 朱磊
茨坪旧址学党史 大局担当刻心底
后代访谈述初心 家风传承志不移
夜晚红歌齐唱响 激情如火燃胸膛
红色基因永延续 革命精神放光芒
7月13日,河北工业大学研学与宣讲团在井冈山的第三天,我们走进革命伟人故居和百年家风故事,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回望烽火岁月,感受激越豪情。
茨坪旧址,尽显峥嵘
胸怀“国之大者”,担当时代使命。同学们来到茨坪革命旧址进行现场专题学习。挹翠湖东侧的山脚下,是黄墙黑瓦的茨坪革命旧址群,当年这里是中共领导机关的驻地。
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找到了开启革命成功之门的钥匙,明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毛泽东同志经常在这座院子里居住和工作,著名的《井冈山的斗争》一部分就是在这里写的。“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顾全大局率领红五军及湘赣部分赤卫队留守井冈山,面对数倍敌人,英勇抵抗誓死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保存革命火种。
在这里,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革命前辈们“为理想而来、为信仰而战”的革命信念,激发了对革命前辈深深的敬仰之情,理解并继承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研学宣讲团成员薛一洲慷慨作诗:
茨坪
山重水复福田启,
星火点燃燎原势。
武装革命反压迫,
枪杆才能出政权。
初心传承,仰望英雄
面对面、心连心,传承红色基因,接过革命薪火。以“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为主题的访谈教学如约而至。
“赤胆忠心只为国,
兢兢业业只为党。
赵门家风铸心魂,
革命薪火久相传。”
开国中将赵镕之女赵京娅带来了第一场访谈,她倾情讲述着“红色簿记第一人”父亲赵镕从爱国学生到全身心投入革命的人生经历。长征路上有的同志拿的是枪杆子,上战场杀敌;有的同志拿的是笔杆子,做好红色宣传工作;而赵镕将军则是通过一本本红色簿记,竭尽所能为长征后勤工作提供保障。赵老师印象中的父亲,一生为国,可亲可敬。一句“国家有难,你应该去”,便使得女儿坚定远赴唐山抗震救灾的选择。赵镕将军的临终遗言“熟悉昨天,珍惜今天,开拓未来”,更是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马兰疆滩沙烟漫,
罗布泊上菇云散。
战士无悔投科研,
献身精魂今不眠。”
在戈壁滩深处,有这样一块精神高地,地方不大但惊艳华夏,景色不美但光耀中华。马兰,一个让中国在世界挺起脊梁的地方。
“马兰”中国首任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蕴钰之子张旅天带来第二场访谈,讲述父亲在马兰献身“两弹一星”强国梦的故事。同学们认真倾听着老一辈中国核事业建设者艰苦奋斗、隐姓埋名、投身国防事业的壮举。同学们无不感怀张蕴钰将军和无数科研人员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传承的永不褪色的红色家风。
从“背布袋的部长”“戈壁滩里的司令”,到“抗震前线的军医”“大漠中的核二代”,正是两辈人在革命中身体力行,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红色基因,践行着红色传统,换来了今朝的盛世华章。他们传承的不止是家风,更是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生生不息的动力和源泉。
红歌嘹亮,井冈传承
“好客气,好客气,
井冈山人说客气,
不是跟你讲客气,
那是夸奖你。”
一首《神奇的井冈山好客气》民谣说唱点燃了现场的激情,从《强军战歌》的激昂旋律,到《打靶归来》的振奋人心,一首首经典红歌在教学现场响起。
同学们都沉浸在红歌的魅力与革命历史的回忆之中,深刻感受到了那段烽火岁月中的革命精神与坚定信仰。他们用嘹亮的歌声表达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也展现出了新一代对于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和担当。
红歌教学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的齐唱中圆满结束,红色旋律的传授盛会,不仅仅是一场音乐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激励着同学们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茨坪,这个曾经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的最高指挥中心所在地,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革命先烈的鲜血与汗水。简单的油灯、砚台、毛笔,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却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我仿佛能看到,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里,革命领袖们是如何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最终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的革命道路。回到基地后,聆听“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讲座,心潮澎湃。历史回响,先烈精神熠熠生辉。作为后来者,我们当铭记初心,传承红色血脉,让信仰之火熊熊燃烧,照亮前行之路。
——一连五班马雨涵
下午听取红军后代讲家风的讲座,感受到先辈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不畏强敌、百折不挠地进行斗争,为了信仰和理想坚定不移地战斗到底。他们兢兢业业,身先士卒,把最差的都留给自己,永远不让战士们受得一点苦,这次讲座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升华。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赋予我们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连三班 邵昀琪
红歌不仅是音乐作品,更是革命文化的载体。在井冈山学唱红歌,仿佛穿越回那个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这里的山山水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英勇奋斗的精神。当我在这里唱起《团结就是力量》《映山红》等歌曲时,能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它们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继续发扬革命传统,让井冈山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一连四班 孙浩
图文 | 井冈山研学队
初审 | 张茜茜
审核 | 高雪冬
单位审核 | 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