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处
党建教育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Look!井冈山的十二时辰,真的很nice!
发布时间:2024-07-16 浏览次数: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河北工业大学研学与宣讲团伴随着悠扬的红歌开启了体验红军生活的一天。在井冈山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我们背上红军包,重走红军路,亲身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辰时:食时  7:00-9:00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辰时,相传是古代神话中群龙行雨的时候。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迎着朝阳,伴着清风,同学们开始了红军体验之旅。一路飘扬在车厢内的红歌旋律,化作力量的源泉,让困倦消散,让精神振奋。

歌声中,我们看到了革命岁月里的烽火硝烟,看到了无数先烈们前赴后继的身影,感受到了红色基因的磅礴力量。蜿蜒的盘山路,因红歌而不再漫长,这红歌,是精神的旗帜,是战斗的号角,引领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巳时:隅中  9:00-11:00

此时正值日轮升至正午之前,天色渐明之时。

崎岖的山路、陡峭的山势、布满青苔的石块、被雨水冲刷的泥土,都是“急行军”路程中的巨大挑战。前路漫漫,众人的热情却丝毫不减,意志愈加坚强,走出了当年红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无畏雄姿。急行军,是对身体的磨砺,更是对意志的锻造。我们在山林间穿梭,与历史对话,同先辈共鸣,用脚步奏响一曲坚韧不拔的乐章。

午时:日中  11:00-13:00

午景帘栊静,薰风草木酣。日悬高处,鼎盛之时,笑颜盈盈,生火做饭。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是毛主席在那个艰难岁月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亿万农民把它变成了现实。我们在农民家中起锅用灶,用着红军当年最简单的食材,制作午餐,深深体会到当年红军的艰辛与不易。

在袅袅升起的炊烟中,我们感受到当年红军与百姓军民一家亲的温馨画面,那是鱼水之情,是力量之源,更是胜利的基石。同学们一致表示要将这种艰苦朴素的精神融进个人日常生活中,带回河北工业大学的校园中,将这种在艰苦朴素中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

未时:日昳  13:00-15:00

日昳最初作为时间名词出现是在《史记·天官书》中:“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

红军战士取得革命胜利脱离不了群众。饭后,同学们在当地村民家中,亲切交流,畅谈家常,氛围欢乐融洽。村民们用朴实的话语,讲述着井冈山的往昔岁月,那些革命年代的故事,在他们的口中鲜活而生动。透过他们的眼眸,大家读懂了这片土地的坚守与传承;在他们的笑脸上,大家看到了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与发展。

 

申时:哺时  15:00-17:00

《淮南子·天文训》中提到,‌“(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

风雨百年,青史可鉴。在井冈山上,当地人常说八角楼的灯光就是黎明的曙光。在八角楼革命旧址,同学们认真聆听授课老师的讲解,参观毛泽东、朱德同志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住处,感受理想信念的力量。狭小的房间、昏暗的光线,朱毛两位领导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九十多年前的八角楼,在微光中毛泽东同志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的著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也为今天的我们,诠释了信仰的力量。

八角楼的灯光,是信仰的象征,无论身处何种艰难险阻,只要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力量,就能在前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无往不胜。

酉时:日入  17:00-19:00

古人认为最美好的生活方式,便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不惧路途的遥远,不畏身心的劳累,结束一天外出活动,同学们仍不松懈,抓紧每段空闲时间,积极准备精品课程与微电影。精心编写的每一段讲解,都是心灵与智慧的碰撞;细心搜寻的每一个案例,都是大家汗水与努力的凝聚。用热情点燃知识的火焰,用专注编织智慧的网格,立志以青年之声传播理论最强音。

戌时:黄昏  19:00-21:00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幅黄昏的画卷在古人笔下徐徐展开,残阳如诗,江水如画。

漫漫旅程,无法消减同学们的期待;舟车劳顿,无法浇灭同学们的热情。笔记本上,是修改了一遍又一遍的策划;礼堂大厅,聚满了充满期待的学员。同学们热情澎湃地为结业仪式做准备,力求带来一场精彩的汇报演出。

亥时:人定  21:00-23:00

“合眼波吹枕,开篷月入船”,所谓人定也就是人静。

在一日的活动落幕之后,大家回到宿舍,心无旁骛地继续将学习成果和心得感悟进行整理。这趟井冈山的学习征程,宛如一场心灵的神圣洗礼,更是一段青春的热血历练。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大家觅得了信仰的潺潺源泉,也望见了未来的熠熠方向。


晨曦初破,薄雾轻绕,踏上“红军的一天”,

穿越时空,触摸岁月长。

山路蜿蜒,历史尘埃,肩扛简陋行囊,

心怀敬仰,满载壮怀。

汗水泥土,苦与乐,

红军坚韧,乐观根深。

午后阳光,斑驳八角楼,

革命灯塔,照亮前行路。

实事求是,闯新路,

听历史回响,先辈智慧。

无畏勇气,真理追求,

现实洞察,深受启发。

回程路上,眺望远方,

井冈山深处,涌现力量。

斗争精神,挑战高峰,激励一代又一代。

井冈山,记忆历史长,

精神传承,奋斗态度。

坚定信念,无畏勇气,

热血青春,谱写新篇章。

——一连一班王广雨

站在那座象征着希望与光明的建筑前,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八角楼的灯光犹如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从微弱到燎原的壮阔历程。此刻,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正含义。这次研学之旅,不仅让我们重温了历史,更教会了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团结协作,勇于挑战自我。它是一次成长的洗礼,一次心灵的触动,一段将伴随我们终生的美好回忆。

——一连四班刘研

 

 

 

初审 | 张茜茜

审核 | 高雪冬

单位审核 | 朱磊

 

责任编辑: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Look!井冈山的十二时辰,真的很nice!
发布时间:2024-07-16 浏览次数: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河北工业大学研学与宣讲团伴随着悠扬的红歌开启了体验红军生活的一天。在井冈山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我们背上红军包,重走红军路,亲身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辰时:食时  7:00-9:00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辰时,相传是古代神话中群龙行雨的时候。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迎着朝阳,伴着清风,同学们开始了红军体验之旅。一路飘扬在车厢内的红歌旋律,化作力量的源泉,让困倦消散,让精神振奋。

歌声中,我们看到了革命岁月里的烽火硝烟,看到了无数先烈们前赴后继的身影,感受到了红色基因的磅礴力量。蜿蜒的盘山路,因红歌而不再漫长,这红歌,是精神的旗帜,是战斗的号角,引领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巳时:隅中  9:00-11:00

此时正值日轮升至正午之前,天色渐明之时。

崎岖的山路、陡峭的山势、布满青苔的石块、被雨水冲刷的泥土,都是“急行军”路程中的巨大挑战。前路漫漫,众人的热情却丝毫不减,意志愈加坚强,走出了当年红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无畏雄姿。急行军,是对身体的磨砺,更是对意志的锻造。我们在山林间穿梭,与历史对话,同先辈共鸣,用脚步奏响一曲坚韧不拔的乐章。

午时:日中  11:00-13:00

午景帘栊静,薰风草木酣。日悬高处,鼎盛之时,笑颜盈盈,生火做饭。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是毛主席在那个艰难岁月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亿万农民把它变成了现实。我们在农民家中起锅用灶,用着红军当年最简单的食材,制作午餐,深深体会到当年红军的艰辛与不易。

在袅袅升起的炊烟中,我们感受到当年红军与百姓军民一家亲的温馨画面,那是鱼水之情,是力量之源,更是胜利的基石。同学们一致表示要将这种艰苦朴素的精神融进个人日常生活中,带回河北工业大学的校园中,将这种在艰苦朴素中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

未时:日昳  13:00-15:00

日昳最初作为时间名词出现是在《史记·天官书》中:“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

红军战士取得革命胜利脱离不了群众。饭后,同学们在当地村民家中,亲切交流,畅谈家常,氛围欢乐融洽。村民们用朴实的话语,讲述着井冈山的往昔岁月,那些革命年代的故事,在他们的口中鲜活而生动。透过他们的眼眸,大家读懂了这片土地的坚守与传承;在他们的笑脸上,大家看到了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与发展。

 

申时:哺时  15:00-17:00

《淮南子·天文训》中提到,‌“(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

风雨百年,青史可鉴。在井冈山上,当地人常说八角楼的灯光就是黎明的曙光。在八角楼革命旧址,同学们认真聆听授课老师的讲解,参观毛泽东、朱德同志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住处,感受理想信念的力量。狭小的房间、昏暗的光线,朱毛两位领导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九十多年前的八角楼,在微光中毛泽东同志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的著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也为今天的我们,诠释了信仰的力量。

八角楼的灯光,是信仰的象征,无论身处何种艰难险阻,只要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力量,就能在前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无往不胜。

酉时:日入  17:00-19:00

古人认为最美好的生活方式,便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不惧路途的遥远,不畏身心的劳累,结束一天外出活动,同学们仍不松懈,抓紧每段空闲时间,积极准备精品课程与微电影。精心编写的每一段讲解,都是心灵与智慧的碰撞;细心搜寻的每一个案例,都是大家汗水与努力的凝聚。用热情点燃知识的火焰,用专注编织智慧的网格,立志以青年之声传播理论最强音。

戌时:黄昏  19:00-21:00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幅黄昏的画卷在古人笔下徐徐展开,残阳如诗,江水如画。

漫漫旅程,无法消减同学们的期待;舟车劳顿,无法浇灭同学们的热情。笔记本上,是修改了一遍又一遍的策划;礼堂大厅,聚满了充满期待的学员。同学们热情澎湃地为结业仪式做准备,力求带来一场精彩的汇报演出。

亥时:人定  21:00-23:00

“合眼波吹枕,开篷月入船”,所谓人定也就是人静。

在一日的活动落幕之后,大家回到宿舍,心无旁骛地继续将学习成果和心得感悟进行整理。这趟井冈山的学习征程,宛如一场心灵的神圣洗礼,更是一段青春的热血历练。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大家觅得了信仰的潺潺源泉,也望见了未来的熠熠方向。


晨曦初破,薄雾轻绕,踏上“红军的一天”,

穿越时空,触摸岁月长。

山路蜿蜒,历史尘埃,肩扛简陋行囊,

心怀敬仰,满载壮怀。

汗水泥土,苦与乐,

红军坚韧,乐观根深。

午后阳光,斑驳八角楼,

革命灯塔,照亮前行路。

实事求是,闯新路,

听历史回响,先辈智慧。

无畏勇气,真理追求,

现实洞察,深受启发。

回程路上,眺望远方,

井冈山深处,涌现力量。

斗争精神,挑战高峰,激励一代又一代。

井冈山,记忆历史长,

精神传承,奋斗态度。

坚定信念,无畏勇气,

热血青春,谱写新篇章。

——一连一班王广雨

站在那座象征着希望与光明的建筑前,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八角楼的灯光犹如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从微弱到燎原的壮阔历程。此刻,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正含义。这次研学之旅,不仅让我们重温了历史,更教会了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团结协作,勇于挑战自我。它是一次成长的洗礼,一次心灵的触动,一段将伴随我们终生的美好回忆。

——一连四班刘研

 

 

 

初审 | 张茜茜

审核 | 高雪冬

单位审核 | 朱磊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pyRight 河北工业大学 |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05003053号-1 津教备0020号 | 浏览量: